2018年,我们经历了国家药品“4+7”带量采购,我们经历了挂网采购席卷全国,我们也经历了各地五花八门的集采探索。下面整理了2019年耗材集中采购十大特点趋势,供参考:
1.降价和控费贯穿集中采购始终
今年,国家降价控费的声音更加响亮:先是总理批示“望认真贯彻决策部署,敢触动利益,努力降低虚高药(耗)价” ,后是体改司司长梁万年强调“公立医院改革核心是围绕药价虚高发力”。此外新上任的医保局今年将负责牵头13件事,其中5项与医疗控费相关,企业必将迎来降价和限量双重“冰冻”的寒冬。
2. 集中采购与医保改革结合越来越紧密
目前医保与集中采购相互交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:
一是医保直接主导集中采购。上海、福建等省医保部门积极参与到集中采购的政策制定和执行中,整合定价、集采和支付功能的各级医保局相继建立,将医保和集中采购政策更加紧密的结合起来。
二是政策侧面影响集中采购。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和医保支付标准,与“结余留用,超额分担”的激励约束机制以及国家“321”控费目标并行,盘活了“以按病种付费为核心”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,促使医院在议价能动性增强的同时遏制药耗品滥用。
3. 耗材集中采购呈现方式持续丰富
在坚持分类采购思路下,国家鼓励集中采购的创新探索,允许医改试点城市自行采购,鼓励跨区域联合采购和专科医院联合采购等。有了政策基础,各地不断尝试新型集中采购模式,试点范围不断扩大,今年又有山东、江苏等采购方式新突破。未来我国集中采购模式将会呈现出更加多姿多彩的态势。
4. 挂网采购目录扩大,议价形式多样
近两年,低值耗材及检验试剂进入挂网采购行列趋势明显,挂网模式的全面布局又为多种形式的议价孕育了土壤。表现较为明显的是,省级挂网价逐渐成为一个地区入市的“门槛”,真正拥有定价权的是医疗机构、地市、医联体等议价主体。目前,医联体等议价主体布局和快速增长的政策基础已经牢固,未来议价项目出现的频率会更高。
5. 价格联动、动态调整成为普遍要求
作为挂网采购的“后遗症”之一,价格联动在近两年赫然出现在多省的集采动态中。据华招网统计目前已有27省展开联动,且随着采购联盟范围不断扩大,联盟价外延的情况必不可免,全国价格一盘棋雏形显现。
来源:华招器械网